5月16日,春秋讲坛·孔子学术讲座第七讲在孔子研究院举行,东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谢乃和主讲《中国古典学构建的学理逻辑》。孔子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研究员孔德立主持讲座。
谢乃和教授分析了中国古典学“三大体系”的构建尚存有学科体系的“中西”之分、学术体系的“边界”之争和话语体系的“器道”之合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古典学主要指向对中国古代典籍及古代文明的研究,其学术体系的构建应充分吸收当今古典文献说、古代经学论和“国学”边界说的合理成分,同时以西方古典学为参照,重点依据中国古典知识体系的本原传统,构建大小古典学。中国古典学以基于经史之学的先秦六艺为核心,本身就存在文、事、义相结合,“器”“道”兼具的固有学理,其中更以发明先王圣人之“义”和“道”作为根本价值追求,文辞史事不过明“道”之“器”。中国古典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应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致力于历史情境与经典文本的互动,在扬弃中华古典及意识形态精华与糟粕的基础上,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典学“器道一体”的话语体系。要树立起对中国古典及古代文明的“温情与敬意”,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之精粹,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源泉,更要立足于中华古典精神传统,为未来构建融会古今中西的世界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
讲座后,举行了图书捐赠仪式。谢乃和教授向孔子研究院儒学文献收藏中心捐赠了其代表性学术著作《古代社会与政治:周代的政体及其变迁》《清华简<越公其事>辑释与文本研究》;孔子研究院儒学文献收藏中心主任张斌代表孔子研究院接受捐赠并向谢乃和教授颁发了收藏证书。这些著作将永久收藏在儒学文献收藏中心。
孔子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系教授刘伟以及曲阜师范大学师生代表现场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