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一
当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大幕又一次在济宁曲阜拉开,这座浸润着两千五百年儒家文脉的城市,正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胸怀,向世界展示文明传承的东方智慧与互鉴共生的实践样本。
从曲阜孔庙的晨钟暮鼓到尼山圣境的数字光影,从四十一届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到全球媒体创新论坛,从“和合”理念的跨国对话到“文化+”赋能的市井烟火……济宁不断深耕,勾勒出了文化坐标双向延伸的清晰轨迹,也为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贡献着独具特色的“济宁方案”。
从历史深处到数字时代:文化坐标的双向延伸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的千年箴言,如今正通过数字技术跨越山海。在曲阜鲁源村的夜色里,“鲁源奇妙夜”让孔子与机器人隔空对话,以“仁义礼智信”回应AI伦理的时代之问;《尼山圣秀》光影秀中,儒家经典名句随激光跃然山水间,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文明的温度。这种“传统为轴、科技为翼”的创新,正是济宁文化坐标向现代延伸的生动注脚。
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济宁拥有“三孔”、大运河等世界级文化遗产的“金钥匙”。近年来,这里以系统性保护激活历史文脉: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1010处,大运河南旺枢纽通过“5G+VR”重现17世纪水利奇迹,武梁祠汉画像石数字博物馆让沉睡的石刻“开口说话”。从鲁国故城遗址公园的考古研学,到主城区的“运河记忆”航线,文化遗产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成为可感、可触、可参与的生活场景。
这种延伸更体现在国际传播的维度上。去年,济宁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博物馆开展线上对话,突厥文化石像与汉画像石隔空“握手”,以“石头”为纽带织就文明交流网。随后启动的“汉画像石上的中国文化”多语种线上展,在X平台讲述孔子见老子的故事,覆盖海外受众数百万。从实体遗产到数字IP,从本土展示到全球传播,济宁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时空折叠中焕发新生。
从尼山论坛到全球对话:文明互鉴的实践样本
“世界在呼唤多样性中的和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杰弗里·萨克斯的感慨,道出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时代价值。从2010年首届论坛的百人参会,到如今吸引400余位各国政要、学者共商“人类新文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演进轨迹,正是济宁打造文明互鉴高地的真实写照。
论坛议题从早期的“和而不同”文化探讨,逐步拓展到生态危机、数字伦理等现实挑战。今年,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主题,首次将费孝通先生的理论命题纳入文明对话框架。正如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所言:“‘成人之美’是更高境界——承认对方的优势,文明互鉴才有可能。”这种理念,已转化为济宁的务实行动:在日韩设立文旅推广中心,借2025年大阪世博会举办“孔子家乡·你好济宁”推介;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办孔子文化周,让“和合”理念融入跨国合作。
本土与国际的双向奔赴,更显生动。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上,300余名中外嘉宾以“科技赋能文明”为题,在AI应用与传统智慧的碰撞中寻找共识;印尼巴厘岛的和谐世界文明论坛上,各国学者以“和合”理念解构“丛林法则”,为全球治理提供东方智慧。从“请进来”举办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到“走出去”开展友城文博巡展,济宁正构建起“节会为核、友城为网、数字为桥”的立体交流格局,让文明互鉴从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合作成果。
从“两创”实践到治理革新:文化赋能的时代启示
在济宁各乡村社区的“和为贵”调解室里,“六尺巷”的故事可以很快压住两团“火气”、以“礼之用、和为贵”的方式方法让矛盾双方重归于好、握手言和。这种“以德教人、德法融合”的治理智慧,源自济宁将儒家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近年来,济宁以“八个融入”破题文化“两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社会进步的“源头活水”。
在教育领域,任城区济宁实验初中的课堂上,《论语》诵读化作小话剧,“家风家训”征文墙映照成长;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打造“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让“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古训成为干部修身的准则。在乡村振兴中,兖州“家庭小剧场”以《彩礼风波》小戏倡导婚事新办。在文旅融合中,曲阜尼山圣境逐步成长为年接待量超300万人次的文化地标,带动周边形成“研学+演艺+民宿”的产业集群。
这些实践揭示着文化“两创”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要让传统智慧回应时代之问。当资本与伦理碰撞时,济宁以“义利之辨”规范市场行为,既释放资本活力,又设置道德边界;当科技与人文交锋时,当地用“天人合一”思想引导AI发展,探索科技向善的路径。
站在尼山之巅回望,这座奇不过“三山”、高不过“五岳”的文明之山,如今已是世界瞩目的对话平台。从孔子故里到“国际会客厅”,济宁的探索证明:文明的生命力,在于既坚守本源又与时俱进,既深耕本土又拥抱世界。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启幕,不仅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更是一个清晰的信号——当“和合”理念遇见人类共同挑战,当传统文化对接现代治理,中华文明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持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