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新感知8月27日讯 8月26日,“齐鲁访学驻研计划”系列学术讲座第五讲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二讲在孔子研究院举行。2025年度“齐鲁访学驻研计划”访问学者、韩国东国大学待遇教授、韩中哲学会会长、韩国周易学会名誉会长李善庆(YI SUHNG YOHNG)以“《周易》的生死观与‘生生’哲学”为题作学术报告。“齐鲁访学驻研计划”访问学者、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亚洲研究系汉学主任伊万娜·布莲(Ivana Buljan)、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博士后研究员李诗然(LEE SIYEON)以及孔子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参加。
李善庆认为,儒家虽认可生死的自然性,却不回避死亡带来的情感冲击,体现出对生命情感价值的尊重。“哀而不伤”的中道智慧既为悲痛提供合理宣泄渠道,又以礼制规范避免过度沉溺。李善庆还介绍了韩国易学研究的现状以及《周易》在韩国的深远影响,指出中韩易学研究存在的差异与未来可合作的领域,并就《周易》生死观如何帮助个体面对死亡、儒家生命哲学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周易》是否构成一种“非死亡”哲学等问题阐述了见解。
孔子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研究员孔德立作总结发言,他鼓励青年学者结合道家生命观、宋明理学及《中庸》《孔子家语》《朱子语类》等文献拓宽易学研究视野,并期待未来在中韩学术交流、著作出版与翻译项目等方面深化合作。
作为“齐鲁访学驻研计划”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本场讲座不仅深化了对《周易》生死观与“生生”哲学的双维解读,也搭建了中韩易学对话的桥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来自东亚文化视角的有益启示。
中国山东网记者 郝亚松 通讯员 刘艺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