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副本3
热点聚焦
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习近平  今天进行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建设文化强国,目的是总结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成就,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进行思考。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
2025/04/16
书院是中国首创的一种教育机构,它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书院文化源远流长。书院不仅是传播文化、研发学术、培养贤者的重要阵地,也是文明碰撞交流的重要载体。历史上,受中国影响,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曾广设书院,欧美地区也出现过书院。发端于中国的书院,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何以在海外多国落地生根?当下,书院又如何继续发挥文化和教育价值?孔子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孔祥林近日接...
2025/04/24
4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举行。经项目汇报会、综合评议,最终评委投票选出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宣布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
2025/04/24
今年4月23日是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这样的殷切期望。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他曾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
2025/04/23
编者按:在信息传播不断提速,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生活的今天,阅读的意义或许正在被重新定义。当算法可以即时生成答案,当知识获取变得触手可及,我们为何还要坚持读书?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与大家分享阅读与人生的本真价值。作者:蒙曼又是一年读书日。置身信息洪流奔涌的当下,我想与大家聊聊读书,这件“古老”却又永不褪色的故事。读书,是培养审美的过程我生长在河北的一座小县城。小时候...
2025/04/23
乙巳蛇年,代表着生命力的增长和能量的积聚,也寓意着生机与希望。“春节之初,从‘Deepseek’爆火,到春晚舞台上的人形机器人,AI领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近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AIGC与大模型产业应用论坛”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与其他与会专家共同讨论AIGC技术如何赋能舞台艺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A...
2025/04/17
  130年前,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台湾同胞随后展开长达半世纪的抗日斗争,直至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台湾复归祖国版图。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令台湾民众饱受屈辱的日本殖民统治却被“台独”分裂势力歪曲美化成“开启台湾近代化”,台湾可歌可泣的抗日历史真相和先烈先贤爱国爱乡的情怀精神被刻意抹灭。  12日,一场名为“马关割台与雾峰林家的抉择”的座谈会在位于台湾桃...
2025/04/17
1895年的4月17日,风雨如晦之际,《马关条约》刺破山河:丧主权、割土地、赔巨款、中华民族坠入至暗时刻。梁启超曾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危难唤起觉醒,先辈以铁骨热血在破碎山河间书写救亡誓言。130年光阴流转,硝烟散尽,但历史的巨大创伤时刻警示:弱国无外交,国强方有尊严。吾辈当以史为刃,铭记故土曾流的血,守护脚下每寸山河,让先辈的鲜血不白流,让历...
2025/04/17
编者按: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给日本。消息传到台湾,广大将士与民众激烈反对丧权辱国的条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乙未年反割台运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张忠纯教授的文章,通过报刊舆论视角,展现了台湾民众“守土有责”的文化自觉与抗争精神。值《马关条约》签订130周年之际,孔子研究院转发相关文章,缅怀乙未年参与反割台运动的将士与民众,旨在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摘要...
2025/04/17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给日本。消息传到台湾,广大将士与民众激烈反对丧权辱国的条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乙未年反割台运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张忠纯教授的文章,通过报刊舆论视角,展现了台湾民众“守土有责”的文化自觉与抗争精神。值《马关条约》签订130周年之际,孔子研究院转发相关文章,缅怀乙未年参与反割台运动的将士与民众,旨在铭记历史,展望未来。18...
2025/04/17
经国家出版基金专家评审并报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202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拟资助项目名单已经产生。按照工作程序,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5年4月14日至18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以电话、传真、信函等方式反馈至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40号邮编:100052电话:010-83138041,83138052传真:010-83138041,...
2025/04/14
山东曲阜,万仞宫墙大门缓缓打开。日本游客原田弘树举起手机,将明故城开城仪式定格,“中国舞蹈的气韵、意境,与书法艺术有许多相通之处,太棒了!”  获悉我国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的原田弘树,报名参加了这次的日本书法研学团。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推出更多优质入境旅游线路和服务,提高境外旅客在华旅游便利化水平”。  客流量增加,只...
2025/04/14
新京报讯(记者徐彦琳)孔子的 “仁爱” 思想、孟子的 “民贵君轻” 主张、荀子的 “劝学” 之道等,均通过文言文流传千古,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基石。“在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众多文化名人故里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但在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上存在不足。”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提出建议,在文化名人家乡设立文言文传习基地,使...
2025/03/13
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 李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24年工作回顾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历程很不平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极大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一年来...
2025/03/13
让青少年塑其“观”正其“行”团中央两会提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涵养塑造青少年价值观    一款游戏、一部电影,让中国神话中的经典形象孙悟空、哪吒一时间火爆出圈、风靡全球。截至2024年12月31日,《黑神话:悟空》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2800万份;截至3月5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已突破20亿美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025/03/11
两会访谈 | 更好担负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原《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编者按: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围绕更好担负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求是网记者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2025/03/11
摘要和关键词摘 要: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特征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文化。在中国思想当中,和平的本义是指声音、音乐的和谐,由此引申出阴阳和谐、礼乐和谐以及社会政治和平等诸多含义。中和之道是指人内心平和,表里内外和谐,这是中正平和的君子人格。絜矩之道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也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中国文化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的理想是实现致太平的理想社会。中华文明的和平性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
2025/03/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巩固文化主体性是形成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自觉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的基础和前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也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在坚定文化自信、确立文化主体性的过程中做好“两个结...
2025/03/10
当“淄博烧烤”用诚信仁义诠释好客基因,当海尔砸毁76台问题冰箱铸就匠心品质,当栾留伟用生命守护生命成就不朽传奇......好客、好品、好人,山东已经用“三好”镌刻下齐鲁大地的生动注脚。这里不仅孕育了儒家思想的千年智慧,更在当代社会中凝练出“好客、好品、好人”的精神符号。这三个“好”字,绝非偶然的标签堆砌,而是深植于齐鲁大地的文明根系在新时代的破土重生。好客之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儒家...
2025/03/07
两会访谈 | 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春涛编者按: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围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特别是中国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求是网记者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
2025/03/06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