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紀要(七)|閉幕式

2025-06-23
来源:

第三屆《春秋》學國際會議

暨第五屆海峽兩岸《左傳》學會議

閉幕式

图片

2025年6月13日—15日,第三屆《春秋》學國際會議暨第五屆海峽兩岸《左傳》學會議,在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雲通樓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的主辦單位為同濟大學經學研究院,協辦單位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支持單位為浙江敦和基金會。來自海峽兩岸的經學研究者,以及從英國、韓國、日本遠道而來的國際漢學家,共一百多位學者,一起見證參與了這一國際經學盛會。


图片




閉幕式


6月15日上午10點50分,閉幕式在雲通樓四樓報告廳進行,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郜積意教授、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吳仰湘教授、臺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黃聖松教授等經學領域的著名學者,分別發表主旨發言,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同濟大學經學研究院副院長徐淵先生擔任主持人。


图片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郜積意的發言主題是漢石經殘石的復原問題。郜教授以為1920年代洛陽出土漢石經殘石以來,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考釋殘字,二是復原碑圖。相較而言,碑圖復原,因為蔡邕家法與鄭玄不同,比殘字考釋更難。現今學界僅有張國淦《漢石經碑圖》及台灣劉文獻《漢石經儀禮殘字集證》。因1980年代,洛陽附近又出土不少漢石經《儀禮》殘石,可補《集存》之未見。故郜教授決定據《集存》與洛陽新出殘石,重新推排《儀禮》碑圖。此次發言郜教授僅以《鄉飲酒》篇為例,向大會報告了他對於復原《儀禮》碑圖的心得。


图片

    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教授吳仰湘的發言主題為《陳天倪“以經為史”說及其著述表微》,吳教授向我們介紹了陳天倪的生平及著作,以為陳天倪一生之學,表面上經歷過從史學到經學的轉向,實際上始終在探索“以經為史”。而在經學不斷走向山窮水盡的年代,陳天倪公開標舉“信古”“尊經”的旗幟,穿梭于經史之間,努力從經書中發掘中華文明的遠古淵源與深厚底蘊,他身處中華民族興亡繼絕的時代,備加珍惜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積極探索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自覺擔起守護人、傳承者的角色。因此,概括陳天倪一生所治經史之學,“守先待後”四字最為允當。


图片

   臺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黃聖松對《左傳》中謚“獻”的人物進行了考察。“獻”謚有“博聞多能”、“聰明叡哲”與“惠無內德”三則行跡,前二則從正向表舉人物事蹟,第三則由負面角度說明人物之功過。黃教授以晉卿裡克為晉獻公、晉定公為魏獻子魏舒、衛襄公為其父衛獻公、晉定公為範獻子士鞅為例,分析了這些人物謚“獻”的原因。其以為《春秋經》與《左傳》所見具有爭議之謚“獻”人物,非皆依負面行跡得謚,端視主導命謚者與受謚者之關係決定。如晉卿裡克為晉獻公、晉定公為魏獻子魏舒,應據“惠無內德”立謚;衛襄公為其父衛獻公、晉定公為範獻子士鞅,則不從負面行跡定謚。



图片

開幕式主持人 徐淵副教授


图片

與會學者們

图片


大會總結


隨後,進入大會總結發言階段。浙江敦和基金會代表鄭利利女士對本次大會的召開表示充分肯定,並對經學事業的蓬勃發展滿懷信心。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同濟大學經學院副院長郭曉東先生對本次大會進行了梗概而又精要的總結。大會總結,由同濟大學經學院院長曾亦教授主持。


图片

    敦和基金會代表鄭利利代表基金會向遠道而來的學者們表示感謝。她表示本次大會舉辦得非常成功,亦深感春秋學、經學的發展前景充滿希望。這都是仰仗各位學者們的貢獻,也非常感謝同濟大學曾亦老師團隊的持續付出。最後,祝賀大會圓滿落幕。


图片

    本屆大會由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同濟大學經學研究院副院長郭曉東做會議總結。關於本次會議,郭教授總結了兩個特色,其一是論文品質之高,尤其是年輕一代的論文,這對未來春秋學事業的發展是一個保障;其二,在廣度上,會議分為五個方向,而且還增加了國外比如日本的春秋學研究,這是十分有意義的。最後,郭教授報告了一個新的消息,即第四屆《春秋》學會議和第六屆海峽兩岸《左傳》學會議將在復旦大學舉行,希望各位學者明年再來參會!


图片

大會總結主持人 曾亦教授    



图片

與會學者們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