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黃聖松對《左傳》中謚“獻”的人物進行了考察。“獻”謚有“博聞多能”、“聰明叡哲”與“惠無內德”三則行跡,前二則從正向表舉人物事蹟,第三則由負面角度說明人物之功過。黃教授以晉卿裡克為晉獻公、晉定公為魏獻子魏舒、衛襄公為其父衛獻公、晉定公為範獻子士鞅為例,分析了這些人物謚“獻”的原因。其以為《春秋經》與《左傳》所見具有爭議之謚“獻”人物,非皆依負面行跡得謚,端視主導命謚者與受謚者之關係決定。如晉卿裡克為晉獻公、晉定公為魏獻子魏舒,應據“惠無內德”立謚;衛襄公為其父衛獻公、晉定公為範獻子士鞅,則不從負面行跡定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