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春秋讲坛·孔子学术讲座第十讲在孔子研究院举行,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王中江主讲“礼尚往来:儒家关系伦理的四种模式”。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孔德立主持讲座。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王中江
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孔德立
王中江教授指出,儒家思想不但适用于血缘亲情和熟人社会,在处理一般社会关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他从孔门的两个文本和故事入手,借助《论语》及早期儒家的其他文献,梳理出孔门具有互善、惩罚、宽容、至善四种相与之道。他认为,从伦理价值等级上说,至善模式最高,其次是宽容模式,再次是互善模式,最后是惩罚模式。从实践上说,在任何一个社会这四种模式都是需要的,但需要的程度不同。社会越健全,互善模式的运用就越普遍,而其他三种模式运用的机会就越稀少。相反,社会越不健全,才越需要惩罚、宽容和至善模式来面对大量的不善者。
讲座后,王中江教授就“人行善的动力来自何处”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孔子研究院视频号对讲座进行了同步直播,孔子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及线上听众近3000人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