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伦讲堂2025年第一讲 | 张学智主讲“王阳明心学的精神与智慧”

2025-08-27
来源:

8月24日,由孔子研究院、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联合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世家专项基金支持的彝伦讲堂2025年第一讲在北京国子监彝伦堂举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学智受邀担任主讲嘉宾,作了题为“王阳明心学的精神与智慧”的专题讲座。

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魏衍华代表主办方致辞

魏衍华向张学智教授颁赠孔子像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卢嘉兵主持讲座

卢嘉兵向张学智教授颁发彝伦讲堂主讲教师聘书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牛喜平,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综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运辉,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李焕梅出席活动。

魏衍华在致辞中表示,孔子研究院作为唯一一家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聚焦政治属性、学术本色、平台优势、时代价值,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彝伦讲堂自2024年创办以来,先后举办5场高端学术讲座,线上线下受众达3万余人,反响热烈。孔子研究院将与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一道,把彝伦讲堂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公益学术讲座品牌,为赓续中华文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学智教授围绕“致良知”的精义和“知行合一”的特点,系统阐述了王阳明心学的精神与智慧。他指出,王阳明的“致良知”以道德为统领,以知识为辅翼,有“由外到内”和“由内到外”两个方向。在“致良知”活动中,人的理性、意志、情感、直觉等各种精神活动都得到锻炼,整合成一个精神活动的总体。他强调,王阳明思想是对朱熹和陆九渊的综合,他以高度的融摄能力把知行合一融入“致良知”——“良知”是“知”,“致”是“行”,“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这也正是王阳明所谓“我此良知之学从百死千难中得来,非是容易到此”的深刻意涵。


互动环节,张学智教授回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关于阳明心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等问题,进一步阐释了阳明心学的时代价值。


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世家专项基金管委会代表以及来自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院、平安人寿、北京邮储银行、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单位的师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现场参加活动。五千余名线上观众通过孔子研究院视频号、孔子世家网视频号观看了讲座直播。

2025年度彝伦讲堂共举办6场讲座,将陆续邀请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担任主讲.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