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齐鲁访学驻研计划”系列学术讲座第七讲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四讲在孔子研究院举行。2025年度齐鲁访学驻研计划访问学者、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博士后研究员李诗然(이시연)以“从东亚历史脉络看朝鲜时代的经学传统与近现代转化(一):浅谈朱子学的传承与变通”为题作学术报告。孔子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参加。

李诗然从“朝鲜为何选择经学而非哲学”的问题出发,阐述了自身研究方向从西方哲学转向朝鲜朱子学的学术历程,并指出在东亚儒学文化圈中,朝鲜时代(1392-1910)的经学传统以其对朱子学的深刻承继与独特发展而占据重要地位。朱子学自高丽末期传入,至朝鲜王朝建国后被确立为国家正统思想。朝鲜时代对朱子学的接纳是一个高度自觉且系统的“本土化”过程。一方面,以正祖为代表的王朝君主以学问立政,将朱子学全面应用于社会制度建构;另一方面,以李滉(退溪)和李珥(栗谷)为代表的士林学者在忠实于朱子学框架的同时,对其进行哲学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朝鲜性理学”。由此朝鲜经学达成了道统与治统的统一。通过回顾日据时代(1910-1945)、韩国建国后以及近年来韩国朱子学的研究发展情况,指出朱子学是哲学与政治、生活为一体的诠释学体系,是思维与生活的语言。现代朱子学研究不应仅停留于哲学概念的分析,而应将朱子学复原为诠释对象,重新阐释其内在结构,使朱子学在与当代社会政治需求及思想挑战的互动中焕发新意。

孔子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长、副研究员房伟主持

张晔博士(兼翻译)和曹景年博士担任与谈人
本场讲座以宏阔的视野,系统梳理了朱子学在韩国的发展历程,不仅展现了韩国思想史的核心脉络,也为理解儒学在东亚地区的多样性及其现代生命力提供了一个关键案例。